我叫李福生,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,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槐树村这个小地方。
村子不大,百十户人家,四周环山,一条蜿蜒的小河从村边流过,平日里倒也安宁祥和。
但有些事儿,发生了,就再也没法让人心里平静。
我打小就听老人们讲过,这世间有些债,是不能欠的,尤其是阴债。
可年少轻狂的时候,谁会把这些话放在心上?
直到那件事发生,我才真切地明白,什么叫“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”。
那是一个闷热的夏日,村里来了个外乡人。
这人身穿一件破旧的黑袍,头发胡子乱糟糟的,眼睛却格外有神,透着一股说不出的神秘劲儿。
他背着一个破布包,走街串巷,嘴里吆喝着:“收古物喽,高价收古物!”
当时我正从田里回来,路过村口,瞧见不少人围在那外乡人身边。
我这人好奇心重,也凑了过去。
只见外乡人面前摆着一些零碎玩意儿,什么铜钱、旧瓷器之类的,他正拿着一个放大镜仔细端详。
人群里有人问:“你这收东西,到底咋个收法?
啥才算古物?”
外乡人嘿嘿一笑,露出一口黄牙,说道:“只要是有年头的物件儿,有价值的,我都收。
价钱嘛,得看东西成色。”
我心里一动,想起家里祖上传下来一个旧盒子,一直放在杂物间,也不知道放了多久。
听爷爷说,那盒子有些年头了,不过具体有啥来历,他也没细说。
我寻思着,要不把那盒子拿来,让这外乡人瞧瞧,说不定能卖个好价钱。
回到家,我翻箱倒柜找出那个盒子。
这盒子不大,木质的,上面雕着一些奇怪的花纹,看着像是一些古老的符号,摸上去还有些凉手。
我抱着盒子又来到村口,外乡人一见这盒子,眼睛顿时亮了起来。
他接过盒子,翻来覆去地看,还用手轻轻敲了敲,然后问我:“这盒子你打算卖多少?”
我心里没底,就说:“你看着给个价呗,合适我就卖。”
外乡人想了想,从兜里掏出一沓钱,递给我:“我给你五百块,咋样?”
五百块!
这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,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。
外乡人付了钱,把盒子小心地放进包里,然后便匆匆离开了。
看着手里的钱,我心里乐开了花,想着今晚可以好好改善改善
最新评论